运动养生 促进身心健康
时间:2025-02-07 来源:永安市老体协
“动则不衰”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、健身的传统观点。早在数千年前,体育运动就已经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。如《吕氏春秋》里说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动也。形气亦然,形不动则精不流,精不流则气郁”。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,说明运动的益处,并从形、气的关系上,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。即动则身健,不动则体衰。
人体进入老年后,精气逐渐虚衰,气血运行迟缓,身体多瘀多滞。人体各方面机能不同程度降低。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减轻机体的老年性退变及减慢其发展进程,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,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增进健康的效果。在运动中,各位老年朋友应根据季节特点、生理变化及个人体质情况,因人而异,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力戒争强好胜。特别是有特殊疾病的老人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选择恰当运动项目,掌握好活动强度、适度和时间。
科学研究已证明,老年人机体的结构功能仍然存在着改善和提高的可能性,合理的体育锻炼,使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,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,为全身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,从而改善组织细胞的代谢,增进各器官、系统功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,以减轻机体的退变及减缓其发展进程,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,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增进健康的目的。
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:“生命在于运动”。他一语道破了生命的奥秘,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条规律。事实也已证明,运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,从而推迟各器官衰老进程,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,更是有益。有位病理学家通过数千名尸体解剖的研究,发现脑力劳动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14.5%,而体力劳动者仅为1.3%,两者相差11倍。
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,促进脑细胞代谢,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,从而有益神经系统的健康,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。运动能使心肌发达,收缩有力,增强心脏的活力及呼吸功能,改善末梢循环。运动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,促进胃肠蠕动,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,有利于消化吸收。运动可促进并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,有利脏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,并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,从而使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。同时还可以增强肌肉、关节的活力,使人的动作更加灵活轻巧、敏捷??杉?,时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起到健身防老的作用,即所谓的“动则不衰,用则不退”。
中医有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的说法,《灵枢.海论》中说:“夫十二经脉者,内属于腑脏,外络于肢节”。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,也是联络脏腑,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。经络通畅人就不容易生病。所以要学会正确的经络养生法,注重保养五脏,令气血正常运行,只有人体五脏六腑健康协调一致,才能充分吸收利用人体所得到的各种营养物质,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而起到有效防治疾病的作用。
中医传统的运动保健有导引、武术和气功等,春秋时期,老子和庄子开创了“导引”以动“养身之术”;东汉华佗推崇“动则寿”的观念,创编了“五禽戏”,“动则寿”的核心是体育运动可以活动一身肌肤、筋骨、关节,达到舒经活络、振奋阳气、畅行气血、增强体质、延年益寿的作用。据历史记载,华佗不仅身体力行,他的学生吴普和樊阿坚持练“五禽戏”,樊阿活了百余岁,吴普寿达九十余岁,仍耳灵目明,牙齿完坚。在那个年代平均寿命还达不到50岁。现代研究发现:慢跑、走路、八段锦、易筋经、导引养生功十二法、打太极拳等可以使人心情舒畅、消除消极情绪,脱离病态心理,改善微循环,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,调节内分泌,对中枢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健作用。
运动养生法是一种利用体育运动的形式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。体育运动作为养生祛病的手段,是以肢体运动促进机体机能增强的养生法。它与祖国传统体育相融合。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术法。西方体育运动大多属于竞技项目,容易使习练者超负荷运动而受伤。中国养生学者吸收了外国体育运动中有利养生的部分“洋为中用”,在体操、跑步、游泳、拳术等体育养生法的推广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。
总之,运动养生的理论非常丰富,生命全靠自己,别人是不可替代的。注意不注意养生,健康的效果自然不一样。“人在每天都重新诞生,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开始”。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自信、自强的心态参加到运动养生的行列中,通过运动的手段,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(永安市老体协特约通讯员吴刚毅)